站群系统
娄勤俭:治理雾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
时间:2014-06-30 10:17:27  浏览:0次  来源: 陕西日报  作者:朱剑
恢复窄屏

 

今年国务院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强调,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,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,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。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近年来雾霾频发,我们想知道,关中地区雾霾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?陕西是如何治污降霾的?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?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?

如何看待关中地区雾霾?

■形势不容乐观,需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。

记者:陕西关中地区的雾霾天气虽然没有京津冀地区的河北省严重,但情况也并不乐观,特别是西安的空气质量排名比较靠后。那么,陕西的雾霾天气有哪些特点?主要成因是什么?

娄勤俭:关中虽然没有被列为重点污染区域,但形势也不容乐观。去年环境保护部公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,西安排在后10位。今年,环境保护部又增加了对陕西5个市的考核,可以说,陕西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、任务艰巨。

关中雾霾的特点,既有共性方面,也有自身特殊性。我总结有4点:一是季节性特征明显,冬春最重,秋次之,夏季较好。二是区域性污染突出,主要集中在以西安为主的关中盆地,包括西安、咸阳、宝鸡、渭南、铜川、杨凌、韩城和西咸新区这六市两区。三是污染程度较重。以西安为例,去年1~2月与今年1~2月都分别出现3次AQI值大于200,持续时间5天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。四是污染因子成分复杂。监测结果表明,西安不仅PM2.5和PM10严重超标,臭氧在去年5月~10月也出现过超标现象。

至于成因,环保部门还在做污染源解析。从目前分析来看,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因素。首先,比较公认的有燃煤污染、城市扬尘、机动车尾气、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五大因素。比如西安,去年拥有车辆达187万辆,比上年增长20万辆,大量消耗燃料、汽车尾气等使污染物浓度迅速增加。其次,关中地区气象条件偏稳。风速普遍较小,秋冬季节大气边界层低,扩散条件差,容易导致雾霾多发。第三,自然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。关中地处渭河谷地,在遇到静风、逆温、降水量少等不利气象条件时,污染物容易滞留,造成PM2.5大幅度上升。

雾霾是客观存在的,群众对此是不满的。老百姓对蓝天碧水的美好期盼,就是我们做好治霾工作的最大动力。必须按照克强总理提出的“治理雾霾不能等风盼雨,还要主动出击”的要求,切实增强紧迫感,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,采取有效措施,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,坚决捍卫蓝天碧水。

陕西省治理雾霾采取了哪些举措?

■采取压煤、控车、抑尘、禁燃等措施治污降霾,成效初显。

记者:据了解,陕西为了治理雾霾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,这些是否都落到了实处?

娄勤俭:2012年以来,陕西省先后出台了“治污降霾·保卫蓝天”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行动方案,通过阶段性压煤、控车、抑尘、禁燃等措施,先把一些突出的污染排放降下来。

“压煤”主要是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。去年我们出台了燃煤锅炉淘汰补贴标准,省财政补助1.6亿元,关中地区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250台。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,西安共拆除锅炉669台,5.9万余户蜂窝煤用户改用清洁能源,这应该说是做了极大的努力。严格控制煤炭总量,在去年工作基础上,今年计划关中地区再静态削减1000万吨燃煤,目前已分解落实到各市。禁止在关中地区新建、扩建火电、钢铁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项目,严格环评、能评和用地审批,去年对污染物排放量大、环保措施不完善的28个项目暂缓审批,涉及投资791亿元。

“控车”主要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。一方面,出台了黄标车淘汰补贴办法。省财政4年内要拿出5亿余元,补贴淘汰13万辆,去年省财政补贴1.1亿元,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6.2万辆,并要求就地拆解。前不久,我专门责成有关部门清查淘汰黄标车的流向,不能说城市没有了,全跑到农村去了。今年1~4月份,西安共查处黄标车、无标车1.44万余辆,“冒黑烟”车3145辆,报废黄标车及老旧车8016辆,更换出租车588辆。

另一方面,提高燃油排放标准。去年西安所有加油站已全面改供国Ⅳ标准汽油,今年关中其他市区也开始供应国Ⅳ标准汽油。

“抑尘”主要控制建筑和道路扬尘。陕西省出台了《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》,制定了16条治理措施,完善了扬尘管理机制。特别是在重污染日,各地都能快速启动应急预案,通过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、加大道路冲洗频次等措施控制扬尘。今年以来,西安共检查建筑工地1210家、商混站82家、砂浆厂24家,对防尘措施不到位的,责令其立即停工整改。

“禁燃”主要是划定各市区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,关中禁燃区域面积不低于城市建成区的75%。西安、咸阳两市周边不再新建燃煤火电、热电企业,对已经取得“路条”的电厂项目将在陕北重新布局。同时,加强对餐饮油烟污染、垃圾焚烧和秸秆露天焚烧的监管。

可以说,全省上下已形成了治霾的共识,各地各部门态度坚决,措施有力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
记者:这些措施效果如何?

娄勤俭: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关中空气环境质量已呈现好转态势,西安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天,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;重度以上污染32天,同比减少14天;PM10和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.9%和24.3%。

记者:治污降霾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,今后5年陕西省还将做些什么?

娄勤俭:治污降霾不可能一蹴而就、一劳永逸,既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,又要强化加快治理的意识,综合施策,标本兼治,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,宁可牺牲一些GDP,也要把大气环境治理好。

根据我们和国家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陕西省5年行动计划,到2017年空气质量要明显改善,优良天数要明显增加。主要抓好4件事:一是继续搞好燃煤、机动车尾气、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治理,严守环境准入门槛,强制淘汰落后产能,扎实推进“气化陕西”二期和煤改气、煤改电工程,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。二是加强污染防治技术研发,加快在电厂、水泥、钢铁等耗能行业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切实提升科学治污水平。三是继续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工程,加强森林、河流、湖泊、湿地等保护利用,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,用生态手段减少污染。四是强化监管,对偷排行为公开曝光、依法严惩;铁面问责,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;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法律,加强和完善地方性法规,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加快治霾进程。

记者:陕西的雾霾天气是以西安为中心,向关中铺开,一旦发生雾霾,关中地区无一幸免,这就显得联防联控机制尤为重要,那么陕西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?

娄勤俭:从现实情况看,面对雾霾,关中地区的城市很难做到独善其身,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协同作战,联防联控。其实早在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时候,我们就启动了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,西安较早实施了PM2.5监测,并于2012年7月起率先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,其他市区行动也较早。

在此基础上又抓了3件事。一是出台了陕西城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,不断提高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。二是成立了省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,建立了监测预报、会商应对、应急响应、执法问责等工作机制。推行网格化管理,及时发现问题,消除管理死角和监管盲区。三是形成了联防联控合力,省环保、气象、财政、工信等部门在重污染天气应急、污染源排查、黄标车淘汰等方面建立了协作机制,构建了“上下联通,部门联动”的工作格局。

如何从根本上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?

■加快构建科学、有效、完整的制度体系。

记者:当前陕西的治污降霾工作难点在哪?

娄勤俭:虽然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任务依然很繁重,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:一是煤炭总量控制压力巨大,今年计划削减1000万吨煤,但如果不严控新增量,可能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的目标会大打折扣。二是机动车控制难度大,2013年全省机动车数量达到578万辆,且每年以20万辆以上速度增长,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。西安的运煤车、渣土车、建筑物料运输车以及过境车辆较多,扬尘污染较大。三是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仍需加快,一些该关的企业还没关到位,燃煤小锅炉拆除任务还需要加紧落实,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进还不够快。四是大气污染联防基础还不牢固,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记者: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,可能不仅在于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应急措施是否到位,更重要的是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上有所建树,陕西在这方面做得如何?

娄勤俭:我们主要做了3方面工作:一是营造治污降霾的法治环境。去年出台了《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,是全国最早颁布省一级条例的省份,国务院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。可以说,这个条例是陕西省治霾以来最权威、最严格的制度,是我们铁腕执法、铁面问责的法制保障。陕西省还先后实施了2013年“治污降霾·保卫蓝天”行动方案、五年行动计划以及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等,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。去年省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4.2亿元,占环保专项的44%。特别是从压缩的“三公”经费中拿出7000万元专项用于关中城市群治霾,各市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为历年之最。今年我们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,将环保专项增加到10亿元,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将达5亿元。

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。从2007年开始,陕西省就将环保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,从今年起又增加了权重,将生态环保分值由12分提高到25分。严格责任追究,对这方面失职渎职的干部将严肃处理,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一票否决。

记者: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,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仍然要靠改革,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想法?

娄勤俭:生态环境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也检验政府的施政能力。无论是全国还是陕西生态环境出现问题,都有自然、历史和发展等各方面原因,而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则是深层次原因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,我们必须认真落实,特别是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,加快构建科学、有效、完整的制度体系。

今年重点建立、完善4项制度:一是实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。二是加快推行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。去年已经开展了试点示范,下一步要在全省推广。三是建立环保信息公开机制,健全大气污染举报制度,主动向社会公开环境状况,支持媒体对污染行为直接曝光。四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。在这方面我们做过很多探索,前面提到的关中大气联防就是其中之一,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内容、完善机制。其实,在渭河治理上也是采取这种思路和方式,首创了省际生态补偿机制,两次向渭河上游的甘肃天水、定西两市补偿水质保护资金1400万元。
 

只要坚持铁腕治污、铁规治污并重,我相信,陕西的天会更蓝,山会更绿,水会更清,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,美丽陕西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。

  • 电话:0086-29-86119111
  • 地址: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
  • 邮箱:sxrqjt@163.com
  • 邮编:710016
Copyright ©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 陕ICP备11014167号-1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82号 能源监管热线:12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