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群系统
百余十公里的乡愁 ——春节回乡见闻
时间:2019-02-13 18:10:49  浏览:0次  来源: 党委宣传部(党群工作处)  作者:李建熊
恢复窄屏

七岁的儿子,皮皮出生在西安,长在西安,学习在西安。但是跟我,籍贯是在宝鸡。寒假这几日,不停地问我,爸爸,我是不是秦国人?你是不是秦国人?妈妈是不是秦国人?咱们家谁是秦国人?秦国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一个,所以,作为秦国人的后代,他非常的兴奋。

我的老家就是宝鸡市陈仓区,渭河北岸的一个村庄,距离渭河一百来米,离西安就是不到140公里。自我记事起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我们村里走在了全市、甚至于全省、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的前列,起步早、动作快、能人多,到九十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,常住人口有近两千人,村办企业有八九个,一片红红火火。那时候,村民忙时种地,闲时在工厂工作,两个身份,两份收入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,回到村子的人更多,也很少有人借着假期出外旅游的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鞭炮,从三十到初五,鞭炮声没有断过,即使在夜里,也是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。街道都是来不及打扫的,走到哪里都是红色的炮纸屑铺满地。加上家家户户红色的对联、门神和灯笼,放眼望去,都是浓浓的年味。

年味,不仅仅体现在过节的氛围上,更在于每个人的心情上。世世代代住在一个村庄里的村民,很多都是沾亲带故的,相互之间有亲缘关系,我家住在一组,我母亲家住在五组。因此,到了年里,见着谁都是分外的亲切,见面相互问候着,寒暄着,聊聊家长里短,问问来年打算,一支烟、一杯水,或者相互约着聚在一起吃个饭、喝顿酒,每年晚上都是轮流着有酒喝。最开心的就是小孩子,不是忙着向大人讨要个红包,比比谁的压岁钱多,就是约在一起捡鞭炮放,换着花样的比谁的鞭炮响。

自从前年父母搬到西安住以后,每年回到村里的时间就更少了。猪年春节回去,就呆了两天,看着村里的变迁,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少了,回来的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多,年轻人少了很多。与人的变化形成对比的,就是村里的汽车多了。十来年前,年里走亲戚,都是一半人走路,一半人骑自行车,骑个摩托车的很少,汽车更是少之又少。但是现在回到家里,街道的汽车明显多了,工作以后回来的年轻人,基本都是开着小汽车回来的。初一路过蔡家坡的时候,堵车都比西安严重。在西安生活时间长了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我的朋友、同学、同事,下一代也生活、学习在这里,回到老家,有一种莫名的伤感,那就是近乡情更怯。老家,渭河边的小村庄,心里念念不忘、时时想起,喜欢生活、学习在哪里,但是现在回去却是待不住,不知道这是不是乡愁。

  • 电话:0086-29-86119111
  • 地址: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
  • 邮箱:sxrqjt@163.com
  • 邮编:710016
Copyright ©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 陕ICP备11014167号 能源监管热线:12398